![](/__local/2/BB/99/DB57A20DBD2A74DBA12829B9C36_5BDA477B_17BBA2.png)
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位于山西农业大学勤学楼一层,完工于2022年9月,分为“序厅”、“最初的中国”、“早慧的文明”、“厚重的底蕴”、“黄河的新生”和“尾厅”等6个展厅,其依托山西农大的学术优势和收藏资源,用展品说故事,用农具说文化,在约1800平方米的空间中,讲述以山西为代表的黄河流域农耕文明波澜壮阔的演进历程。
![](/__local/D/85/9C/291F88F23C0FD7D9DB21BDDB0C5_7B2AC4F9_1C276E.png)
![](/__local/8/F4/20/A0D047EFD1DF505CCADF0D65B82_029A4083_1C3477.png)
![](/__local/6/21/9F/D645B65B32225676A3F402C1A48_D52DF309_1C276E.png)
![](/__local/8/51/1B/E1C396EBE41D5F13AD1ADF297F6_50786410_1C276E.png)
10月12日下午,xk星空体育·(中国)平台官方网站党委副书记白益磊以及全体辅导员带领2022级新生参观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山西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风俗。
呈现在序厅顶部中央的是博物馆的Logo,上方为浪花造型,象征奔腾澎湃的黄河;中央为牛耕,代表了山西为牛耕、牛鼻环的发源地;下方为粟,展现了山西是最早种植粟的地方。三者既阐释出环境、技术、作物等农耕文明产生的要素,也反映出了山西这片古老土地的地域特色与农耕成就。
这个巨大的装置就是最古老的农具之一——耒耜。耒耜的应用使人类摆脱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进入沟洫农业时期,使农业成为社会经济的支柱,并促使农业耕作制度发生重大转变。
山西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气候土壤条件,使山西成为全国著名的小杂粮产地,有“小杂粮王国”的美誉。在这个U型空间中陈列了山西各色的杂粮和不同种类的代表面食,学生们点击屏幕之后可以根据提示学习制作山西的风味独特的特色面食。
![](/__local/C/AF/12/16ADCD6415E41E24ECF27378FC4_9B653001_17C89F.png)
![](/__local/0/C2/6E/D61136C71104DA9F8CB1D778F2D_E48ACFE2_1C1A71.png)
通过参观博物馆,同学们深刻了解到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这块丰美的土地上的奋斗历程和生活印记,明白了强大的农耕文明才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深厚根基,清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担当,早日成长为复合型应用型新型农林人才。